课程大纲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Vol.697.1
课程大纲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课程大纲
博雅哥说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老师本学期开设的核心通识课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课程大纲。
在本门课程当中,路风老师以他20多年来在中国工业发展中的经验研究为出发点,从世界工业史和中国工业发展案例入手,带领大家对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现有流行理论进行反思与挑战。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路风
学分:3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路风
路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1978-198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1991-199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有:企业理论、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组织理论和国家理论;中国工业竞争力、创新和科技政策。
课程简介
本课的目的是帮助本科生理解中国工业的崛起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因此,本课的视角既是现实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和历史性的。为了使本科生从这样的视野去理解工业发展的意义,本课将首先介绍自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之后,国际工业领导权的兴衰交替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一系列当代中国工业发展案例的介绍,包括汽车、民用航空、核电、高速铁路、半导体显示器、机械装备等工业。对这些工业案例的介绍全部基于任课教师近20年来对中国工业发展的经验研究。这些内容涉及在当代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许多关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工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的经验教训,并以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实际事件来激发本科生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本课还将帮助本科生从理论上寻找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概念工具,使他们不仅理解工业组织和技术进步本身的规律,而且也能够根据中国和世界工业发展的经验证据,去思考一系列挑战现有理论和流行性说法的问题,从而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一个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本部分提供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史脉络,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和德国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崛起以及苏联工业化和二战后东亚模式的崛起。上述事件是世界工业史的主要篇章,把握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工业竞争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为描绘英国工业革命的版画
第1讲 英国工业革命和工厂制的出现
内容提要: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从外包制向工厂制(现代工业企业原型)的转变:为什么会产生惊险的一跃——这个转变的实质及其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欧洲大陆的模仿和追赶——落后者的创新:走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道路——英国工业的衰落——第三世界的起源——对于企业理论的意义。
第2周 美国大企业的兴起和苏联工业化
内容提要:通过介绍钱德勒等学者的企业史研究,分析决定了西方现代工业企业成长的两次组织转变,即在车间现场层次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并在组织层次上发生的管理革命——从传统工匠控制到管理控制的转变——泰勒制和福特流水线的历史意义——管理的社会职能——对大规模生产设施、大规模分销系统和管理组织的三重投资——大型多单位企业的出现——横向合并和纵向一体化——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从U型结构到M型结构(事业部制)的转变动力——斯大林工业化:极度落后者的“大推进”发展战略。
第3周 中国棉纺织工业史的篇章
内容提要:介绍80年前中国棉纺织工业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管理改革运动——对生产过程的工头控制和管理控制——私有产权和企业组织能力之间的关系——工业发展的政治条件。
第4周 东亚的崛起和美国工业的变化
内容提要:冷战体制下的世界经济秩序——东亚的经济发展——丰田生产方式和韩国的技术学习——美国工业的变化和高技术工业的兴起:从旧经济企业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美国工业的相对衰落:走向全球金融危机的道路。
第5周 理论讨论: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型企业
内容提要:新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企业模型——为什么会有企业?——约束下最优企业的理论局限性:不可能创新——经济发展的实质——经济发展的政治动力——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性——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企业——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企业。
图为丰田汽车厂流水线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案例
本部分详细介绍一系列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真实的人和组织在真实的世界中所创造的真实事件来激发同学们思考如下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需要“自主创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和研发机构是否能为中国带来技术?中国是否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然后在收入提高后再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什么中国在能够大量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的领域始终缺乏技术能力,而在没有这些条件的领域却能产生重大突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出路是否只能是私有化?中国已经出现了对技术进步产生巨大作用的竞争性企业,而决定它们出现和成长的因素是什么?等等。本部分还将提供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概念工具,以帮助感兴趣的本科生理解有关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改革、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并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一个基础。
图为邓小平与中国国产阅兵用车红旗轿车
第6周 中国汽车工业的转折: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开发
内容提要:围绕技术依赖和自主创新的政策辩论——中国汽车工业的案例——引进技术和技术能力成长之间的关系。
第7周 中国的大飞机之梦
内容提要:中国大飞机工业的曲折经历——运10的开发和“下马”——再造大飞机的政策辩论——新项目的前景——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
第8周 破解中国核电迷局
内容提要:介绍中国核电发展的政策辩论以及中国核动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
第9周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进步之源
内容提要: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引进与原有工业基础之间的关系。
第10周 均衡思维与战略思维——寻求竞争优势的源泉
内容提要:均衡思维和战略思维的不同——介绍战略管理领域的对竞争优势源泉的探讨,重点介绍资源/能力学派的观点——随IT工业兴起所出现的新现象和理论:报酬递增、技术竞争和主导技术轨道——案例:上海振华港机等。
第11周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内容提要:重点比较东莞、浙江南部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本土能力的重要性——讨论外向型经济的转型问题以及区域竞争力的源泉。
第12周 京东方和中国液晶显示器工业的崛起
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半导体显示器工业在过去十几年间的迅速崛起,以及京东方在这个过程中的领军作用。
第13周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力基础和国有企业的转变
内容提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为背景,讨论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转变的前景。
第14周 技术革命的范式和轨道
内容提要:在世界经济正在经历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案例:青岛软控的创新模式和沈阳机床集团的智能、互联数控系统——从追赶模式转变为赶超模式的必要性。
图为西成高铁四川段
第三部分 讨论中国工业崛起的意义
本部分从具体工业回到宏观层次,讨论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条件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战略和思维方式才能使中国的经济进入发达状态。
图为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参访工厂
第15周 结论:中国技术进步的政治动力
内容提要:回顾本课主要内容,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的历史意义——讨论进取精神、国家政策和理论思维的作用。
指定书目
1、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此书内容非常简洁,包括中文和原版英文,作者是经济史大师,单价25元,性价比奇高,高度推荐同学自己购买保存。)
2、托马斯•麦克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3、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4、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考核方式
1、出勤率:本课的理想授课对象是对工业发展具有兴趣的本科生,对此无兴趣的同学选修此课毫无意义。因此,本课不对出勤率做硬性规定,但如果授课教师判定有同学只是混学分的,将予以严惩,包括对多次无理由缺课的学生给出不及格成绩。
2、期中考试:本课将在适当时候要求同学提交一篇不超过5页A4纸的分析性小论文(critical essay),要求针对已授课程内容讨论一个同学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成绩优秀的标准是论文有问题、有立场、有证据。期中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闭卷回答授课教师指定的分析性问题(essay questions),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维阳 编辑 / 秋阳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六点准时播报
通识经典 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通识讲座 丨 博雅沙龙 丨 讲习班 丨 阅藏知津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